
作者:樊树志 赵穗康 郑培凯 白先勇 赵园 马慧元等
分类:杂志
字数:116355字
ISBM:
价格:¥4.99
出版社:
提供方:《书城》杂志
提供方简介:《书城》杂志是一本以思想、文化、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人文月刊,创刊于一九九三年,现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,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人文杂志之一。追求思想与语言的完美结合,在知识读者群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。
图书简介:|美文选读| 在朱熹思想成为钦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,王阳明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,挣脱无形的网罗,强调无论求道还是求学,都应该出于自己的心得,独立思考,不要以朱子的是非为是非,也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。他对传统经学也给与猛烈批判,说经学不明于世,非一朝一夕之故,强调“学贵得之心”,不为经典词句所束缚:“凡看经书,要取有益于学而已,则千经万典,颠倒纵横,皆为我之所用。一拘执比拟,则反为所束缚。”——《王阳明与晚明思想解放潮流》 樊树志 / 文 唐宋时期饮茶,讲究茶汤上有沫饽,以为沫饽是茶的精华。这种概念应该来自提炼醍醐的过程,从牛奶击拂成酥油,由生酥成熟酥,再提炼熟酥的精华成为醍醐。如此,啜饮沫饽就是啜饮茶之精华,在味觉上是一种精致的享受,在精神体会上则在啜饮之中上升到审美的境界。再加上沫饽漂浮在茶汤上的视觉美感,让人联想到蓝天白云,晴空爽朗,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,通过茶饮进入了天人合一的感悟。——《陆羽与茶道审美(下)》 郑培凯 / 文《老春水》这本散文集收罗了不少篇何华近年来写的随笔。这些文章的内容,涵盖甚广,文学、艺术、电影、戏曲多有触及,人物、风土更是这本书的脊梁。随笔小品看似随兴所至,但要写得精彩并不容易。在短短的篇幅内,必须冒出几串警句,电到读者,令其惊艳,才算是好文章。《老春水》里,何华妙笔甚多,巧思不少,他这些随笔小品,读来趣味盎然,清新可喜。——《吹皱一池春水》 白先勇 / 文《老春水》这本散文集收罗了不少篇何华近年来写的随笔。这些文章的内容,涵盖甚广,文学、艺术、电影、戏曲多有触及,人物、风土更是这本书的脊梁。随笔小品看似随兴所至,但要写得精彩并不容易。在短短的篇幅内,必须冒出几串警句,电到读者,令其惊艳,才算是好文章。《老春水》里,何华妙笔甚多,巧思不少,他这些随笔小品,读来趣味盎然,清新可喜。——《吹皱一池春水》 白先勇 / 文 不大有具体功利目的的阅读,或许是更“纯粹”的阅读。正是这种“纯粹”值得怀念。匮乏使生活简单。资源的稀缺使有限的资源被高度利用。较少物欲的好处,是想象力的活跃。在这种意义上,那毋宁说是有利于文学阅读的环境。你不妨放纵你的想象,进入遥远、陌生的世界,浸淫其中。你出入往来于现实与梦幻之间,模糊了时空感觉。物质生活的贫瘠,由活跃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得到了补偿。——《非常年代的阅读(上)》 赵 园 / 文 不大有具体功利目的的阅读,或许是更“纯粹”的阅读。正是这种“纯粹”值得怀念。匮乏使生活简单。资源的稀缺使有限的资源被高度利用。较少物欲的好处,是想象力的活跃。在这种意义上,那毋宁说是有利于文学阅读的环境。你不妨放纵你的想象,进入遥远、陌生的世界,浸淫其中。你出入往来于现实与梦幻之间,模糊了时空感觉。物质生活的贫瘠,由活跃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得到了补偿。——《非常年代的阅读(上)》 赵 园 / 文 有人问戴森怎么想起来写计算机历史,他说当年自己住在树上,常常被周围生命的“野相”吸引。那时,他给轮船打工看机器,常常特意挑选下半夜,这样可以看清楚晨光、鸟鸣以及荒野里的许多秘密,那是无序、无法讲述的自在生命。早期计算机历史也是如此,它在草创之际充满芜杂的可能性。其实它又很难提炼出独立的历史,跟生物、气象、物理等科学编织在一起。——《戴森的数字宇宙》 马慧元 / 文 所谓的艺术“发展”史,实际上是不断容纳叛乱,规范野史成为正史的过程。如果正统的历史不能“平乱”,最终会把曾经一度的逆反叛乱归纳成为正史的一个部分。传统的历史角度很少意识到历史不是主观个人的故事,不是单一不变的角度,更不是个别单方努力的结果。激进和保守不但在本质上没有区别,而且相互依存。与激进反叛相对的保守势力,在阴阳互动的自然状态里面,同样对历史的“进步”起到作用。——《关不住的艺术(一)》 赵穗康 / 文